课程简介 Course Introduction
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、网络工程、信息管理与信息工程等IT专业一门核心课程,也是学生必修课程之一。同时也是IT人才培养体系中原理核心课程之一,同时是编译技术、数据库原理、人工智能等多门课程的前导课程,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考研课程之一。理论性比较强,其内容综合了各种操作系统的结构、设计思想、方法、技术和理论,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,基本原理及其实现技术,包括处理器管理、进程并发管理、存储器管理、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等等。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系统工作、用户与计算机系统交互和设计开发应用系统的基本知识结构,为今后的应用和研究打下良好基础。
教学大纲 Teaching Syllabus

操作系统

一、课程基本信息

课程代码: 320728

课程名称:操作系统

英文名称: Operating System

课程总学时: 48 总学分: 3.0 实验学时:8

适用对象: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网络工程及相关专业

考核方式:考试,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%,期末考试成绩占70%。

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核心课程,也是学生必修课程之一。同时也是人才培养体系中原理核心课程之一,同时是多门课程的前导课程。理论性比较强,其内容综合了各种操作系统的结构、设计思想、方法、技术和理论,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,基本原理及其实现技术,包括处理器管理、进程并发管理、存储器管理、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等等。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系统工作、用户与计算机系统交互和设计开发应用系统的基本知识结构,为今后的应用和研究打下良好基础。

二、 教学目的与要求

教学目的:

(1)明确操作系统的作用、功能和地位,并建立起以操作系统为中心的计算机系统的系统级的认识。

(2)掌握操作系统中资源管理(复用、虚拟、抽象)的关键技术。

(3)掌握操作系统中进程管理和调度等控制程序执行的关键技术。

(4)掌握并发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,并具有解决相关问题的初步能力。

(5)掌握操作系统的构造技术,具有剖析和设计系统模块的初步能力。

(6)了解1个主流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技术,能熟练操作和使用。

教学要求:

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、原理、技术和方法;具有剖析实际操作系统、及设计、开发和构造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能力;深入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及作用,以及它与硬件和其他软件之间的关系;进而熟悉操作系统控制和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执行的全过程,具有以操作系统为中心的计算机系统的全局和整体的概念。

三、教学方法与手段

课程以多媒体教学为主,辅助网络教学。课堂讲授与实验相结合。注意结合学生已学的内容。及时提问、收集学生学习情况,多实用具体实例来加以说明,注意难易结合,将课程讲述得较为浅显易懂。

四、 教学内容及目标


教学内容

教学目标

学时

分配

第一章 操作系统概论


6

第一节 操作系统概观 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系统;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技术(复用、虚拟、抽象);操作系统的三个最基础抽象(进程、虚存、文件);操作系统的定义和作用;操作系统功能和特性。

理解


第二节 操作系统的形成和发展 手工操作阶段、执行程序阶段、多道批处理方式、多道交互式方式;操作系统的分类和目标。

第三节 操作系统基本服务和用户接口 基本服务和用户接口;程序接口与系统调用;操作接口与系统程序;Linux系统调用及实现机制。

第四节 操作系统结构和运行模型 操作系统结构分类;操作系统结构设计;操作系统内核;操作系统的运行模型。

第五节 几种流行操作系统 UNIX操作系统,自由软件与Linux操作系统;IBM操作系统

了解

掌握

了解

了解


重点与难点: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、定义、作用、功能、特征、分类、发展动力和研究动向;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,及与其他软件的区别;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技术:复用、虚拟和抽象;操作系统三个最基本抽象:进程抽象、虚存抽象和文件抽象;操作系统虚拟机及其实现原理;多道程序设计定义、实现基础、基本原理、主要特征、优点缺点。操作系统接口、操作系统服务;POSIX标准、访管指令、应用编程接口API、标准库函数;

程序接口与系统调用;操作接口与系统程序。



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: 看学生是否能清楚“操作系统是什么?为什么要它?它干什么?它如何干?”等问题。



第二章 处理器管理


10

第一节 处理器状态 处理器;程序状态字与程序状态字寄存器

掌握


第二节 中断技术 中断概念及其作用;中断源及其分类;中断和异常的响应及服务;中断事件处理原则;中断优先级与多重中断; Linux中断处理。

第三节 进程及其实现 进程的定义和属性;进程的状态和转换;进程的描述和组成;进程上下文切换与处理器状态转换、进程控制和管理。

第四节 线程及其实现 引入多线程的动机;多线程环境中的进程与线程;线程的实现方法。

第五节 Linux进程

第六节 处理器调度 处理器调度层次;选择调度算法原则;作业的管理与调度;低级调度的功能和类型;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算法。

第七节 Linux调度算法

理解

理解

掌握

了解

理解

理解


重点与难点: 处理器状态及其转换、特权指令与非特权指令、程序状态字;绝对时钟、间隔时钟、逻辑时钟及其实现;中断分类、中断和异常的响应及服务、中断屏蔽、中断优先级、多重中断;可重入程序和可再用程序;为什么要引入进程?进程的定义和属性、进程的状态和转换、进程的描述和组成、进程映像、进程上下文;进程切换、切换时机和切换过程、处理器状态转换;为什么要引入线程?多线程环境中,进程与线程的定义、状态、组成、联系和区别;处理器调度的层次;处理器调度算法选择的准则;进程/线程调度时机;低级调度的功能和类型;作业调度和低级调度算法。



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: 掌握各种中断技术、线程、进程的概念。熟悉各种处理器调度算法。



第三章 同步、通信与死锁

第一节 并发进程 顺序程序设计和并发程序设计;进程间的竞争关系和协作关系。

第二节 临界区管理 进程互斥与临界区;临界区及其管理原则;实现临界区管理的软件算法;实现临界区管理的硬件设施。

掌握

理解

10

第三节 信号量与PV操作 同步与同步机制;信号量及其分类;信号量与PV操作经典同步问题及其用信号量与PV操作的解法。

第四节 管程 管程及其属性;管程的实现方法;管程方法求解经典同步问题。

第五节 进程通信 进程通信及其种类;信号通信机制;管道通信机制;共享内存通信机制;消息传递机制。

第六节 死锁 死锁产生;死锁防止;死锁避免;死锁检测和恢复。

第七节 Linux同步和通信机制

重点与难点: 程序的顺序执行与并发执行;与时间有关错误、相交和不相交并发进程;进程互斥、临界区、临界资源、竞争条件、临界区管理的实现方法(硬件设施和软件算法);进程的竞争和协作;进程同步、同步机制、用信号量和PV操作解决经典同步问题;程的概念、特性、结构、条件变量和实现、管程解决进程同步问题;通信机制的分类和实现原理,用不同通信机制编程解决进程通信问题;死锁定义、引发原因、产生条件、死锁防止、避免、检测及解除方法。

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:掌握进程同步、进程通信、死锁的概念;信号量与PV操作解决操作系统中常见问题。

理解

了解

掌握

理解

了解


第四章 存储管理


8

第一节 存储器工作原理 存储器层次;地址转换与存储保护;

第二节 连续存储管理 固定分区存储管理;可变分区存储管理;内存不足的存储管理技术;

第三节 分页存储管理 分页存储管理基本原理;快表;分页存储空间的分配与去配;页面共享和保护;多级页表;反置页表

第四节 分段存储管理 程序分段结构;分段存储管理原理;分段存储管理共享和保护;分段和分页比较;

第五节 虚拟存储管理 虚拟存储概念;请求分页虚拟存储管理;请求段页式虚拟存储管理;

第六节 Linux虚拟存储管理

掌握

理解

理解

掌握

理解

理解


重点与难点: 存储器层次、程序名字空间、逻辑地址空间和物理地址空间及其关系;地址重定位、存储保护机制;分区原理、交换原理、覆盖原理、对换原理;分页存储管理基本概念-页面、页框、逻辑地址、页表和地址转换、快表、页面共享和保护;多级页表、反置页表;分段存储管理基本概念、实现思想及优点;虚拟存储器、程序局部性原理;请求分页虚存管理的基本原理、硬件支撑、页表结构、地址转换、缺页中断率计算;各种分页虚存页面替换算法。

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:掌握存储管理基本概念;能使用基本原理进行地址转换;能够对替换页、命中率等进行分析和计算。



第五章 设备管理


3

第一节 I/O硬件原理 I/O系统;I/O控制方式;设备控制器;

第二节 I/O软件原理 I/O软件设计目标和原则;I/O中断处理程序;I/O设备驱动程序;独立于设备的I/O软件;用户空间的I/O软件

第三节 缓冲技术 单缓冲;双缓冲;多缓冲

第四节 驱动调度技术 存储设备的物理结构;循环排序;优化分布;搜查定位;提高磁盘I/O速度的方法;Linux磁盘I/O调度算法

第五节 设备分配 设备独立性;设备分配及其数据结构;

第六节 虚拟设备 问题提出;SPOOLing设计与实现;SPOOLing应用

第七节 Linux设备管理

掌握

掌握

掌握

掌握

掌握

掌握

了解


重点与难点: I/O控制方式;设备管理的功能;I/O设备分类;I/O控制方式;设备控制器及其工作原理;I/O软件层次(I/O中断处理程序、I/O设备驱动程序、独立于设备的I/O软件和用户层I/O软件)及各层的功能;缓冲技术、缓冲区高速缓存;I/O调度和磁盘驱动调度算法;设备独立性;设备分配;虚拟设备的原理、数据结构、实现要点。

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:掌握I/O系统基本概念与原理



第六章 文件管理


3

第一节 文件 文件概念和命名;文件类型和属性

第二节 文件目录 文件控制块;文件目录和目录文件;层次目录结构;文件目录检索

第三节 文件组织与数据存储 文件逻辑结构;文件物理结构;

第四节 文件系统功能及实现 文件类系统调用;文件共享;文件空间管理;内存映射文件;虚拟文件系统;文件系统性能和可靠性

第五节 Linux文件系统

掌握

掌握

掌握

了解

了解


重点与难点:文件系统概念;文件存取方法;FCB、inode、文件目录、目录文件;目录组织和检索;文件逻辑结构、文件物理结构;成组和分解、记录格式、记录键;文件空间管理。

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:是否理解文件、文件目录的概念;掌握文件的逻辑和物理结构。



第七章 操作系统安全与保护

了解

0

第一节 安全性概述

第二节 安全策略

第三节 安全模型

第四节 安全机制

第五节 安全操作系统设计和开发



重点与难点:安全性和可靠性含义;操作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来源;安全需求、可信计算基;安全策略的定义及分类;安全模型及分类;硬件安全机制;认证机制;授权机制;加密机制;审计机制;最小特权原理和机制。

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:是否了解计算机安全、可靠性等概念。



第八章 操作系统技术新进展

了解

0

第一节 多处理器与多计算机系统

第二节 基于网络的计算模式

第三节 多核与超线程

第四节 并行处理环境下的同步与调度



重点与难点:多处理器与多计算机系统;基于网络的计算模式;多核与超线程;并行处理环境下的同步与调度

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:是否对操作系统技术新技术有全面了解。



五、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

1.费翔林 骆斌. 操作系统教程(第5版)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4

2. 孙钟秀. 操作系统教程(第4版)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8

3. 张尧学.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(第4版). 北京:清华大学出版社,2013

4. 汤小丹 梁红兵 哲凤屏 汤子瀛. 计算机操作系统(第四版). 西安: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,2016

5.http://tres.nju.edu.cn/msmk/courses/czxtylysj/index.htm


留言板 Message Board
条留言  共

  • 参与互动
    Interaction

  • 扫码加入课程
    Scan QR Code
教学队伍Teaching Members
  • 闫大顺

  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
  • 史婷婷
    副教授/Associate Professor
  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
需要验证您的身份,请输入请求信息:
  • 学号号:
  • 班级选择:
  • 附注信息:

扫一扫二维码,快速加入本课程!

放大二维码 查看使用方法
课程
引导